English

国产抗虫棉何以难推广

1998-10-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敬智 我有话说

我国抗虫棉的某些品种优于外国品种且价格不到外国的一半,但外国抗虫棉种植面积今年在河北一个省就达三百万亩,而我国的抗虫棉种植面积今年在全国只有二十万亩——

抗虫棉是我国863计划的重大关键技术项目,这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对解决我国棉铃虫防治问题意义重大。尽管我国研制的抗虫棉新品种在性能价格上比国外品种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许多科研成果之外的因素起作用,目前,国产抗虫棉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863计划的重大技术成果

1992、1993年,我国发生了棉铃虫的大爆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在药物防治棉铃虫就要走入死胡同的情况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解决棉铃虫的防治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科技人员首先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抗虫转基因棉花。

我国于1993年将抗虫棉的研究正式列入了国家863计划的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不久便取得了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获得抗虫棉实用品种的国家。1994年,研究单位获得了在4个省市进行商业化生产的许可。目前已选育出抗虫棉品系十余种,1997年繁育面积1万亩,1998年可望繁育20万亩,其中,已有两个抗虫棉品系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我国的抗虫棉采用与外国不同的转基因技术,可免去国外通常采用的杂交转育环节,直接获得品种,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在抗虫性和抗病性方面都要优于国外品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科技成果,却推广不起来。

国产抗虫棉竞争败北的原因

首先遇到的是已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抗虫棉的激烈竞争。1996年,外国的抗虫棉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外方预计:抗虫棉在中国市场上可以获得2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而受棉铃虫灾害影响严重的河北省急于采用新的棉花品种,恢复棉花生产,因而在合作条件不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在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按程序对引进品种进行审定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规模推广使用外国抗虫棉品种,1997年种植了7万亩。外方出资300万美元与河北种业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的合资期为30年,外方股份占66%。合资条款规定,外方公司将首先提取销售额的42%做为技术使用费,并按66%的股权分配纯利润,这样,外方就拿走了全部利润的80%以上。1998年上半年,河北省外国抗虫棉的生产利润约为5000万元,外方就可提取4000万元。

我国的抗虫棉新品种在与外国抗虫棉的市场竞争中之所以处于劣势。这是因为,其一:我国的抗虫棉在技术路线上虽然可较快获得生产上主栽品种,但外方有种子加工质量高的优势;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外国公司给棉农种子区试点的试种费大约是我们的40倍。巨大的经济效益驱使棉农更愿意繁育外国品种。外国抗虫棉种植面积今年在河北一个省就达300万亩,而我国的抗虫棉种植面积今年在全国只有20万亩,乐观的估计也只有30—40万亩。尽管我国抗虫棉的某些品种优于外国品种且价格不到外国的一半,但已先入为主的外国抗虫棉已被人们认同,而对国产抗虫棉的效果人们还心存疑虑。

更令人担忧的是,外方不仅可以从抗虫棉的销售中获得巨大利益,并规定不许棉农自己留种子和繁育,否则是侵犯知识产权,进行罚款。这样外方将来可以间接达到控制中国棉花的生产结构和产量,并影响世界棉花市场价格的战略目的。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从事863成果转化研究的专家们呼吁:鉴于抗虫棉属基因性种子,外方一旦垄断中国市场,就有可能掌握中国棉花生产的主动权,因此,有必要从国家经济战略安全的角度,关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新品种的产业化问题。

成果推广体制需要改革

影响国产抗虫棉推广进程的原因除外来因素外,也有我们自身的体制问题。目前的抗虫棉新品种的推广方式对今后抗虫棉技术的研究发展很不利。按照传统的成果转移方式,农业新品种的接受单位是各地种子公司,种子公司获得种子销售的全部利润,而不承担新品种繁育风险的作法,难以调动科研单位持续提供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基因工程抗虫棉新品种的研究投入是巨大的,我国要加强基因工程抗虫棉的研究开发进度,仅靠国家有限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开辟新的投入来源十分迫切。同时研究单位科研条件的改善和人员待遇的提高都应建立在比较合理的成果转让回报关系上。目前,农科院生物中心参与研究第一代中国抗虫棉的年轻科技人员多已出国,工作条件与个人待遇与国外的差距巨大是原因之一。

一些科技人员建议:今后,应在成果研究单位和种子销售之间建立新型的合作互利关系。专家们认为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研究单位技术入股和部分资本投入方式;二是研究单位直接从种子公司的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提成费;三是研究单位成立自己的种子繁育基地和经营实体,直接从农户中收购种子,然后销售给种子公司。

第三种办法需要较大的流动资金,目前科研单位难以筹集。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利用贷款,但我国的科研单位又不符合现有的银行贷款条件,难以利用贷款。这就需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一定支持。

鉴于抗虫棉的推广应用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还拥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一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经济战略安全问题,因此,专家们提醒有关宏观政策管理部门,要特别关注国产抗虫棉成果的产业化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尽快提出解决的对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